嗨,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聊聊 在視覺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顏色」 好的配色不但能傳遞創作者想要表達的訊息 也能讓一件作品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那要學習配色 我們要先認識 HSB 這個色彩模式 它代表了顏色的三種屬性 分別是色相、飽和度和明亮度 其中「色相」指的是顏色本身 像是平時我們聽到的紅、黃、藍、綠等色彩 而「飽和度」指的是顏色的強度 飽和度愈高顏色會愈鮮艷 反之顏色會變得愈淡 最後,「明亮度」代表了色彩的明暗程度 當明亮度降到最低時 顏色就變成了黑色 我們在各大影像處理軟體中 都可以看得到 HSB 色彩模式的身影 譬如中間這個垂直色帶 調整的是顏色的「色相」 而左側的二維方格 橫座標代表的是顏色的「飽和度」 縱座標代表是「明亮度」 透過這些屬性的調整 我們就可以調配出各種不同的色彩 除此之外 許多影像處理軟體也都有「色相/飽和度」這個工具 它同樣也是用 HSB 這三個滑桿 來控制影像在色調上的表現 不過,許多剛開始學習設計的初學者都常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對不同顏色應該占作品中多少的比例 常拿不定主意 這時你不妨可以採用視覺設計中 常用到 60-30-10 的原則 它廣泛應用在各個不同的設計領域 像是室內設計、服飾搭配 平面構圖和 UI 介面等 這個原則認為在一個空間中 主題色彩應該占 60% 的比例 次要的輔助色占 30% 而點綴性的強調色占了 10% 如此就能在凸顯主題的同時 達到平衡和諧的視覺效果 好,那在採用 60-30-10 的原則時 我們要如何決定占作品中 60% 的主題色彩呢? 這個要取決於 你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情緒和感受給觀眾 譬如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 「藍色」與天空和海洋的色彩相似 所以藍色常被認為可帶給人放鬆和平靜的感覺 而紅色容易讓人聯想到火焰 所以紅色通常象徵了熱情與勇敢 但同時也有警告和危險的意思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顏色在不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譬如在亞洲文化裡 紅色也意味著平安、喜慶和福祿等 是一個有悠久傳統的吉祥色彩 那值得注意的是 不光是「色相」會影響到人的情感和潛意識 「飽和度」和「明亮度」的高低 也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般來說 顏色的飽和度和明亮度愈高 所產生的情緒也會愈積極和強烈 而飽和度低、對比弱的配色 則會產生一種較柔和與平靜的氛圍 此外當顏色的飽和度降到最低 變成所謂的「中性色」時 顏色原本象徵的情緒和意義 會轉變成一種「空間感」 讓觀眾得以專注於其它的視覺焦點 好,瞭解了色彩對於個人心理所帶來的影響後 我們要如何利用身邊的素材來獲得色彩的靈感呢? 第一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無論是透過直接觀察 還是網路上的照片或影片 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多采多姿 總是提供給創作者源源不絕的配色靈感 譬如在 Stocksy 這個網站中 你可以在頁面右側指定一個色彩當成篩選條件 來從眾多攝影作品中尋找吸睛的顏色組合 或著在 Pinterest 這個廣受設計師歡迎的圖片分享網站 如果我們用 Color Palette (色盤) 或特定顏色作為關鍵字進行搜尋 也可以找到許多從相片中產生的配色範例 而如果你手上有一些現成的畫作或攝影作品 也想要從中擷取出色盤的話 你可以到 Adobe Color 網站 將圖片拖拉到視窗內 就可以作即時的色彩分析 分析完後點擊「儲存」按鈕 這些顏色就會自動出現在 Adobe 家族軟體的「資料庫」面板囉 OK,那剛才我們談到占 60% 的主題色彩 決定因素是創作者想要傳達什麼樣的情感 而接下來占 30% 的次要顏色 則是取決於我們 是想要用顏色來創造一個氛圍 還是用顏色來引導觀眾的視線 而無論是前者或後者 我們都可以用色彩學中 被廣泛應用的「色相環」 從主題色推算出我們所需要的輔助色 那我們首先來看「創造氛圍」這個面向 由於氛圍是來自於一種沉浸式的感受 所以在使用色相環時 我們可以將配色方式設成「單色調」(Monochromatic) 在單色調的模式中 所有顏色都隸屬於同一個色相 差異只存在於飽和度和明亮度 因此在視覺上 可以產生一種簡約式的風格和一致性的美感 那比單色調稍微多一點變化的配色方式 叫做「近似色」(Analogous) 顧名思義就是在色相環中位置相鄰的色彩 相似色的配置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 而由於這些顏色色調相近 所以通常可以帶給觀眾一種穩重與安定的感受 好,那相對於安定式的氛圍 我們也可以反其道而行 使用「三等分」或「四等分」的配色方式 這些方式所產生的色彩 由於色相差異大 所以可創造出一種繽紛與歡樂的氛圍 通常以兒童作為目標客群的產品 像卡通、遊戲或玩具等 就常常以「三等分」的方式來進行配色 好,除了「創造氛圍」這個面向 我們也可以把「次要顏色」 當成引導觀眾視線的一種手段 那要用顏色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方式非常地簡單 基本上就是顏色之間要有足夠的對比 這個對比可以來自於「色相」 也就是色彩理論中「互補色」的配色方式 但這個「對比」不同於剛才所談到的「三分法」 「三分法」的配色雖然差異大 但其主要目的是要創造出一個繽紛活潑的氛圍 其中每個顏色的地位是平等的 因此不同於「互補色」 它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視覺上的焦點 也就是利用一個顏色來襯托出另外一個色彩 那除了用「色相」產生對比之外 善用顏色的「飽和度」和「明亮度」 也都能在畫面中達到區別主賓關係的效果喔 OK,在 60-30-10 配色原則中 最後的 10% 是所謂的「強調色」(Accent Color) 「強調色」的飽和度通常較高 與主題色和輔助色之間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 但較特別的是 強調色有時會帶有一些「功能性」 譬如要傳達特定的訊息 或是暗示觀眾要付諸特別的行動 因此在顏色設計上 「強調色」常會結合了一些心理學的理論 例如綠色代表安全或成功 黃色代表要提高注意 而紅色代表了警示和危險等 此外如果設計元素中有使用到文字 則記得文字與背景的對比一定要足夠 文字的可讀性要高 才不造成讀者的視覺疲勞和難以閱讀的困擾 有需要的話 你可以用影像處理軟體 把作品的顏色暫時去除 這樣會比較容易判斷 文字和背景是否有足夠的明度差異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用網路上現成的工具 分別輸入用到的顏色代碼 也都能在畫面中達到區別主賓關係的效果喔 OK,在 60-30-10 配色原則中 最後的 10% 是所謂的「強調色」(Accent Color) 「強調色」的飽和度通常較高 與主題色和輔助色之間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